新闻动态 -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

新闻动态 | 党群建设 | 联系我们 | English
首页 / 新闻动态 / 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冯林教授团队:国产光电镊微纳操作系统,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垄断
发布时间:2023-05-10 点击次数: 1278

本文转载自“微纳动力”微信公众号

编者按

日前,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学术合伙人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林教授团队攻克光电薄膜制备核心技术,研发出国产光电镊微纳操作系统,兼顾高通量和精准化能力,可实现对细胞、细菌、微生物等微纳米尺度生物微粒的并行操控,促进了单细胞筛选在生物制药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应用和发展,创新突破国外技术长期垄断,实现光电镊技术的国产化。


单细胞筛选领域研究市场庞大,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,市场对于各类生物试剂的需求越来越大,传统细胞分析技术仅能得到大量细胞的平均分析结果,失去了细胞的异质性信息。而每个细胞都是独立的个体,都有其不同特性,因此对单个细胞进行相关研究分析,从而得到单细胞水平的分析数据成为当今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。传统的单细胞筛选方法效率较低,严重影响了单细胞制品的开发效率。

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

对此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冯林开发了智能化光电镊系统,同时兼顾了高通量和精准化的能力,可实现对细胞、细菌、微生物等微纳米尺度生物微粒的并行操控。

光电镊技术是光镊与介电泳相结合的新型操纵技术,基于介电泳操纵的原理,利用光学电极代替传统的物理电极,借助投影设备在光电导层投射光学图案形成动态光虚拟电极,进一步诱导形成非均匀电场实现对微纳米级物体的操纵,通过可变光学图案灵活地操控大量微小物体,如细胞、病毒及大分子等微粒。光镊虽然为捕获单个粒子提供了很高的分辨率,但存在聚焦要求严格,操作区域有限的缺点;而介电泳技术虽实现了高通量,但缺乏控制单个细胞所必需的灵活性、空间分辨率。考虑光镊技术和介电泳技术的特点,将二者结合,通过特殊设计的光致电薄膜,以光作为电极,产生介电泳效应,完美融合了二者优点。

光电镊技术最早在由美国伯克利大学的学者于2005年提出,由于该研究需要具备光学、半导体、微纳加工、材料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,全球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团队并不多,目前成功将光电镊技术转化的也仅有美国一家上市公司,该公司也是花费近20年的努力才成功将该技术实现产业化。

长期以来,国内对该技术领域的研究几乎处于半空白阶段,从未有人可以做出同样效果。为破解这一“卡脖子”问题,冯林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难题!“做从0到1的研究,注定会与困难同行,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。”将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高通量单细胞筛选技术具体能干什么?

单细胞筛选技术主要应用于抗体药物研发、合成生物学、细胞治疗等领域,其需要将众多单细胞分离、分析、最后将所需单个细胞提取出来,再用于抗体药物、细胞疗法的后续操作中。目前传统技术的单细胞筛选通量较高,但筛选成功率较低,且工作过程自动化程度差,导致效率过低;显微成像、毛细管电泳,由于其单细胞筛选通量过低,只能应用于生育生殖领域,无法大面积推广;而美国这家公司推出的光电微流控及微反应室技术,能显著提升单细胞制品开发效率,但其国内每台约人民币2000万元的高昂售价,让许多机构望而却步。

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缺陷:1)单细胞分离后的后续可操作性较差,无法独立回收和长时动态跟踪。2)筛选通量较低,单细胞筛选效率和精度有限;3)芯片结构过于复杂,加工制造成本过高,难以投入大批量使用。在单细胞筛选工作中,上述缺陷使微流控芯片的筛选通量较低且整体工作碎片化,制约了其在生物制药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应用和发展。

相较之下,光电镊微操控系统具有操控简便、对细胞损伤小等特点,最关键的是能够完美解决单细胞操控和分选问题,结合后续细胞培养,在抗体药物开发、细胞株开发、CAR-T筛选、肿瘤细胞筛选及其他细胞分选等领域均有不可替代的应用前景。这又使冯林坚定了攻克光电镊技术的决心。

可是光电镊技术长期被美国垄断。“既然做了,就要做好”,“国外有的先进技术,我们也要有”,“我们要紧跟技术潮流,实现完全的国产替代”。冯林带领团队全身心扑入其中,经过不懈努力,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光电材料,像钙钛矿、硫化铬、酞氢氧肽等,又经历无数种加工工艺的反复尝试,在一次次失败中迎来曙光!

春去秋又来,在科研人员眼中,几年时间既快且慢,冯林团队耗费整整六年时间,终于攻克薄膜制备技术!并对传统薄膜平面型接触结构进行改进,采用薄膜梳齿装的结构设计,增强薄膜接触面积、提升光子吸收率、提高载流子迁移;精准可控的采用硫化铬等材料对氢化非晶硅进行p/n型离子掺杂,提升光电薄膜亮暗比10倍以上;采用磁控溅射镀膜机进行了薄膜加工。


??光电镊样机系统及细菌、生物微粒操控示意图

除核心光电薄膜外,在成像系统方面,团队针对传统光路图像畸变,分辨率低等问题,对光路进行优化,利用缩束器、傅里叶变换透镜构建高分辨率、无畸变的成像系统。此外,团队还进行AI 图像识别和处理算法的研发,结合光学投影设备的光线图案设计,在实验室完成对细胞的自动化光电镊操控。

至此,冯林团队终于打破美国在该领域的长久垄断,实现光电镊技术的国产化!此外,团队接续开发了光电镊技术更多应用,如颗粒的组装与搬运、微生物操作、定制化微颗粒富集、微粒粒径分选、微生物的精准化操控、活死精子分选等。“研究不能止步于此,不能因眼前的成绩过分骄傲,我们要继续努力,对产品做进一步的优化与提升”。

目前团队致力于攻克微流道芯片的加工技术,此项技术涉及到很多繁琐的封装工艺等,因此十数名成员集中力量投身于该项技术的研究,致力于加速项目的产业转化落地。

从2016年冯林加入北航以来,研究课题主要有“高通量光电镊微操作系统”、“磁悬浮胶囊胃镜机器人”以及“场控微纳米机器人靶向给药系统”。高通量光电镊微操作系统筛选单细胞为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方向;课题组通过长期自主研究和实验探索,掌握了生产光电镊的各项工艺参数,实现光致电薄膜的完全国产化,现已完成1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;独立开发的光电微流控及微反应室技术,改善了前有技术的缺陷,显著提升单细胞制品开发效率,促进单细胞筛选在生物制药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应用和发展。

在科研实践中,往往是设想很饱满,实践却是问题层出,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,“既然选择了科研道路,就要有一颗坚定的心,即使前路漫漫、道路艰险、荆棘丛生,也要坚持到底”。冯林仍将带领团队成员深入于此!